i – 舞蹈節(香港)2015 回顧

i-舞蹈節(香港) 2015 已於 11 月 22 日圓滿結束。今年的i-舞蹈節多得一眾藝術家及工作人員的付出及努力,才能在有限的資源下成功舉辦。讓我們一起回顧充滿汗水和歡笑的 11 月,回味頃刻舞動的感覺!

四圍跳: 《尋找灣仔的故事》
活動由太古廣場三期戶外空間開始到富德樓作結,觀眾隨導賞團遊覽灣仔,欣賞環境舞蹈,當中作品《你穿-被掩》(太古廣場三期公共空間,白濰銘編舞)、《 Recycle-green 》(東美花園,陳曉玲編舞)、《自然人》(聖佛蘭士街,毛維編舞)、《「發現灣仔」之後》(大王東街休憩處,馬才和構思及導演)、《看台。舞台。》(修頓遊樂場足球場看台,曾詠暉及余得彥編舞)、《舞囚的記憶》(霎西街 1 號樓梯舖,綠美編舞)及《貘貘地變》(富德樓貘記,藍嘉穎編舞)。除了多個別具特色並根據環境度身訂造的演出外,在導賞員 Victor 及柏齊的講解下,觀眾加深了對灣仔區的認識。活動中途在幽靜的公園裏更加插了 Mandy 的伸展筋骨環節,讓觀眾聆聽身體。在最後的「與藝術家對話」環節中,觀眾積極發表對藝術和社會的看法,和參與的藝術家作深入討論及對話。

四圍跳:《原來錦田》
觀眾隨著導賞員 Victor 及鄧英華先生的帶領及解說下,加上一系列的環境舞蹈,建構出一段段屬於錦田的歷史及人文故事。

《原來錦田》由錦上路西鐵站出發…走過人來人往的紅磚屋、幽靜的隧道、修復過的歷史古蹟、頹敗的廢墟、水尾村的窄巷、宏偉的醮棚⋯在觀賞一系列的舞蹈及音樂作品,當中包括《飛》(紅磚屋Bilo店舖,馬師雅編舞)、《等待》(錦田匯動文化館,孫鳳枝編舞)、《跡。憶》(祠堂村鄧伯裘故居,周芳編舞)、《開門》(城門新村鄭氏宗祠, Daniel Navarro Lorenzo 編舞)、《「新」白石巷子弟》(水頭村二帝書院,邱加希編舞)、《 POIEMA 》(水頭村長春園, Ara Cho 、 Marloes van Houten 、梁嘉能、林映池、  Carmen Reed  、  Gary Swart 集體編舞)及《 Memorata in Aeternum 》(水頭村便母橋, Christine He 編舞),觀眾穿越時空限制,引發對錦田的另一層想像!在「與藝術家面談」環節中,觀眾反應熱烈,並與藝術家一同暢談創作歷程,及對錦田歷史和環境的感受。

「新體舞蹈工作坊」
一連二十節的「新體舞蹈工作坊」集合了多位本地及國際藝術家。每位舞蹈藝術家帶領的工作坊也不盡相同。來自不同界別的參加者熱情投入,讓舞蹈進入身體,以至生活,更有不少有份參與i-舞蹈節演出的藝術家積極參與工作坊,與其他藝術家交流,分享訓練身體的心得。參加的工作坊導師包括: Alexandra Battaglia 、 Marloes van Houten 、李思颺、 Daniel Navarro Lorenzo 、馬才和、 Gilles Polet 、施璇、 Gary Swart 、 The Junction 、黃大徽、楊春江、嚴明然、周念念

舞蹈及多媒體即興研習週
這系列的工作坊提供平台予不同界別(包括舞蹈、音樂、燈光及錄像範疇)的藝術家參與。在 11 月 16, 17 及 19 日三個下午的研習工作坊中,藝術家輪流帶領工作坊,探索「身體」與「空間」之關係。而在每天的研習工作坊完結後,都會進行半小時的研習展演,為當天的交流成果作總結。除了各媒介的藝術家外,「多空間」更邀得來自美國的表演藝術研究員 Ellen Gerdes 參與工作坊及研習展演。 Ellen 現時於洛杉磯加利福尼亞大學進行博士研究。她熱愛表演藝術,在美國也有歌唱及舞蹈的演出經驗。 Ellen 是次特意從美國來港,為了更深入了解 i- 舞蹈節,她參加研習週,成為表演藝術範疇之研究員。原本她到香港進行搜集資料的工作,現能在過程中參與是次研習週工作坊及展演,她認為相當難得。其他參與的藝術家包括: Alexandra Battaglia 、 Christine He 、羅文偉、梁卓堃、盧淑嫺、 Daniel Navarro Lorenzo 、馬才和、 Joana Silva 、 丸仔、 Gilles Polet 、黃漢樑、嚴明然及葉破。「多空間」更邀得賴雪敏作現場網上報導及李海燕為研習週進行文字紀錄,有興趣了解藝術家們在研習週中所進行的探索,請按此連結

i-舞蹈節圓桌會議
11 月 14 日舉行的 i- 舞蹈節圓桌會議以「中小型舞團及獨立舞蹈工作者的生存空間」作題,邀請了本地的舞蹈工作者分享及交流。當日超過二十位的舞蹈工作者出席,更得馬逢國議員到場交流,好不熱鬧!有份出席的藝術機構代表包括:梅卓燕(香港藝術發展局舞蹈委員會主席)、黃建宏( CCDC 舞蹈中心總監及香港舞蹈聯盟理事委員會委員)及陳頌瑛(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藝術發展主管(舞蹈))以較宏觀的角度,述說所代表之機構的工作及發展,包括機構之定位、日常工作的模式、未來機構的發展方向等,讓公眾及舞蹈工作者深入了解所屬機構之工作。另外,獨立舞蹈工作者包括許俊傑、黎德威、羅雪芬、徐奕婕及黃大徽分享不少遊走於教課、創作、排練、演出及行政等方面的工作經驗;而中小型藝團的代表周佩韻(新約舞流)及余仁華(東邊舞蹈團)解說了不少創團以及經營舞團的體會,以及和不同機構、藝術工作者合作的經驗。

舞蹈錄像馬拉松
11 月 14日緊隨「 i- 舞蹈節圓桌會議」的是「舞蹈錄像馬拉松」。多段舞蹈錄像被連環放映,而有參與i-舞蹈節的藝術家 Gilles Polet 更分享了他創作的舞蹈錄像,讓觀眾從現場舞台以外的視野欣賞舞蹈。

吱吱喳喳舞蹈家
一般觀眾只能在舞台上看見舞蹈工作者演出的一面,卻鮮有機會深入了解他們的藝術生涯。於 11 月 16 日晚上舉行的「吱吱喳喳舞蹈家」是一個讓舞蹈工作者作自我介紹的平台。當晚參與藝術家包括:陳曉玲、許俊傑、 Marloes Van Houten 、梁嘉能、 Daniel Navarro Lorenzo 、毛維及黃翠絲,展示了他們演出創作及生活的不同面,活動亦促使他們彼此間有更深入的認識及交流。如果觀眾錯過了當天的免費網上直播,可密切關注日後「多空間」的網上重播。

葵青劇院黑盒劇場演出系列
i-舞蹈節不少得的部份,當然還有「葵青劇院黑盒劇場演出系列」!三晚各有特色的演出也完滿結束。當中,《尋找灣仔、發現錦田》( 11 月 18 日)由導賞員作領隊,觀眾於劇場展開了旅程,卻只能在空曠的劇場裏建構虛擬的環境景觀!由舞蹈及多媒體即興研習週延伸的《緣舞場 60 》( 11 月 20 日)演出,考驗藝術家的即興創作,同時挑戰觀眾的參與性。相信觀眾與藝術家的即興交流,也會成為他們特殊的劇場經驗!當晚設有「與藝術家對話」環節,更可見觀眾對即興藝術的興趣。至於「新舞蹈創作平台 2015 」( 11 月 21 日)當晚的劇院座無虛席,更是熱愛舞蹈的朋友相聚之時!三個作品包括《漂流者》(由來自西班牙的 Daniel Navarro Lorenzo 創作及演出)、 Syrius (由來自葡萄牙的 Alexandra Battaglia 創作及演出)及《……落》(由來自德國 / 中國的周念念及施璇創作及演出),各有特色,並為香港觀眾帶來不同程度的衝擊和啟發。

閉幕活動:舞在天空下 2015
i- 舞蹈節(香港) 2015 於 11 月 22 日在錦田大江埔的土地上完滿結束。在歐羅有機農場中,藝術家丸仔及盧淑嫺帶領工作坊,讓參加者打開身體,聆聽自己與自然的關係。而《緣舞場 61 》的即興演出者則包括了所有參與i-舞蹈節的藝術家。眾人於土地上盡情舞動身體,把汗水與泥土結合,讓音樂與日落天色融和……在演出途中,連觀眾的即興細胞也被燃起,與一眾藝術家在歡愉的氣氛下一起狂舞!最後,一眾參與i-舞蹈節(香港) 2015 的藝術家及觀眾移師至素苗農舍的一頓有機素食餐宴中作結。現在,就讓我們一同邁進2016,期待i-舞蹈節(香港) 2016 ( 2016 年 10 月 30 日至 12 月 4 日)與你再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