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vc_row css_animation="" row_type="row" use_row_as_full_screen_section="no" type="full_width" angled_section="no" text_align="left" background_image_as_pattern="without_pattern"][vc_column][vc_column_text]「多空間」獲邀參與中國第十一屆帆船杯開幕典禮,以《因風所動》為題於深圳大亞灣的露天水舞台上演出,為賽事揭開序幕。   製作及演出人員 《因風所動》 以風為題的舞蹈。 作曲及演奏:波多野裕介 《順水而行》 以水的各種形態發展而成的舞蹈作品。 作曲:Jackie Yu 創意導演:Mick Yip 視覺藝術:Tobias Gremmler 編舞:馬才和 統籌:嚴明然 舞者:鍾麗儀、盧敬燊、馬汶萱、黃寶蕾 助理舞台監督及後台工作人員:鄭恩銘、鄧穎珊、嚴明遠[/vc_column_text][vc_separator type="normal" thickness="50"][vc_column_text]演出日期 ‭(‬年‭/‬月‭/‬日‭) ‬及地點 2017/10/27 深圳 大亞灣 佳兆業萬豪酒店[/vc_column_text][/vc_column][/vc_row]...

[vc_row][vc_column width="1/1"][vc_column_text]此系列作品,旨在探索劇場與舞蹈的關係,重新審視並發掘舞蹈的其他可行性。 各自各舞蹈系列:《「舞」可能!?》 此乃《「舞」可能!?》系列的首個演出。透過這個演出, 編舞者嘗試以最簡約、最低成本及最少後台的人力物力參與下完成製作, 將小劇場和小型製作的可能性推到另一極限, 開創另類的表演空間, 探索舞蹈與劇場的可能! 將一切「無」可能變得「舞」可能!馬才和及嚴明然:「我們這次創作中給予自己很多自由,但原來這些自由亦在某程度上是一種限制,我們嘗試放棄劇場所提供的支援,將技術的因素減至最低,但最終在演出中仍然出現了很多小道具。因為要嘗試放棄劇場的技術支援,我們需要其它的手提式燈光和音響設備,結果出現了:營燈、電視機、頭燈及手提式的擴音設備、再加上人聲及舞者身體,演出前後台就完全由兩個人來完成。」   《「舞」!? 可能》―― 選段 藝術力抗愛滋 ’ 99《我舞愛滋》 「多空間」僅以此 15 分鐘的《「舞」!? 可能》選段獻給愛滋病患者,鼓勵他們勇敢地活下去。   《「舞」可能II ―― 黑暗角落》 香港-挪威 創作此作品時「多空間」成員馬才和與嚴明然,正面臨舞團的年度資助被藝發局終止,而辛苦經營的家園經歷天災後繼而被政府逼遷及清拆。家園被清拆的翌日,兩人仍要回到劇場這個黑箱中,繼續上演《黑暗角落》,此作品亦同時被挪威卑爾根(歐洲文化之都 2000)BIT 邀往演出。 「多空間」帶領觀眾走進近乎全黑的劇場中,與觀眾一同經歷、探索,看不見的舞蹈;一同在全黑的劇場空間內探索方位與方向,到底黑暗的宇宙空間,是否有角?作品由一段數分鐘的肢體語言開始,然後整晚演出就從這數分鐘的舞蹈中一直轉化及變奏出呼吸、節奏、文字、氣味及影像等……,觀眾就在全黑的環境中來感覺、聆聽、參與及接觸這連串舞蹈的變奏……!   《「舞」可能III ―― 這是一個舞蹈表演!?》 香港—南韓—香港 2000 年「多空間」,受邀往挪威在 USF 作藝術家駐場,並獲邀在 Oktoberdans 舞蹈節中進行環境演出,創作了《呼吸》,當時 BIT 節目總監邀請兩人參與晚上一個讓當地年輕藝術家演出的平台。在白天環境演出完成的同一天晚上,他們創作一個全新的演出,決定在台上跟觀眾講舞蹈,及後衍生出《「舞」可能III》的演出。他們並在當地訪問街頭路人及十月舞蹈節的參與者,問他們對舞蹈的看法,片段最後於卑爾根城廣場中的水池及 BIT 劇場大堂播放,及後訪問片段更成為《「舞」可能III――這是一個舞蹈表演!?》演出的一部分。 當「舞」不再「舞」,當表演不再表演的時候…… 在日常生活中,規條、風格、各種形式和主義常常將我們規限著綑綁著,當我們嘗試追求它,就愈是無法在舞蹈的過程中感受到真正的樂趣。我們欣賞及分析舞蹈,知識愈多就認為可以真正感受到舞蹈本身。而當我們嘗試打破規限以另類方式來表達舞蹈的時候,觀眾是否也同樣能夠接收到呢?舞蹈是否需要有形式?它可以是什麼?觀眾又可以怎樣接收?一個「理想」的表演,極可能只是一個「你想」的表演!表演從探索舞蹈的「符號」出發,「動」的原來不是舞者的身體,而是觀眾衆的腦袋,而演出到末段回歸身體,尋回簡約的表演模式,經歷過後最終得出的只是「活在當下」!   《「舞」可能III ―― 這是一個舞蹈表演II之起舞吧!》 香港舞蹈節2010節目之《三各演異》 《「舞」可能III―― 這是一個舞蹈表演II之起舞吧!》是根據《「舞」可能III―― 這是一個舞蹈表演II之起舞吧!》2000 年的演出版本作調整及濃縮而成的。   《「舞」可能IV ―― 馬才和的舞蹈展覽覧一2009》 跳舞多年,舞者想找出舞蹈演出時當覧下的狀態,在沒過去,也沒有將來的瞬間,是舞者最享受的時刻。於是馬才和衍生出尋找生活當下的意念,遂閉關一個月尋找這種狀態。既然我們經常強調,藝術與生活的連結,舞蹈緣於生活,生活就是藝術,而每一瞬間都是表演,那怕是演給神、別人或自已看。為令觀眾也可以參與其中,整個 30 天的閉關過程原汁在網上直播,讓觀眾即時瀏覽。 而對馬才和來說閉關也許是他為了讓自己逃離煩瑣的行政工作,靜下來進入創作狀態,為《馬才和的舞蹈展覧覽二》的獨舞表演作身心靈的投入。 這是馬才和的獨舞表演/生活展覽,展出的藝術品包括:馬氏潮州人的身體、45 歲中年男人的生活、他的快樂、他的哀傷、他的回憶、他的相片及後現代的他。透過網上 24 小時現場展現馬才和處於不同狀態的他,讓觀眾探索他獨有的舞蹈形式及他的個人生活。 一個人 一個人在舞蹈室 一個人在舞蹈室生活 一個人24小時在舞蹈室生活 一個人連續30天每天24小時在舞蹈室生活 一個人連續30天每天24小時在舞蹈室中尋找生活的舞蹈 一個人連續30天每天24小時在舞蹈室中尋找生活的舞蹈及搜索舞蹈中的生活 一個人連續30天每天24小時在舞蹈室中尋找生活的舞蹈、搜索舞蹈中的生活及生活中的表演…… 此製作並設有網上展覽: 展覽期間在www.y-space.org網上透過視像全候 24 小時即時觀賞。 此外,節目並安排公開會見觀眾時段,每隔七天馬才和設有一小時,容許觀眾預約探訪及會面。   製作及演出人員 導演、構思、編舞、演出、燈光、音響、錄像及服裝:馬才和 及 嚴明然 燈光設計:陳焯華 (系列III 2010)[/vc_column_text][vc_separator type="normal" position="center" thickness="50" up="20" down="20"][vc_column_text]演出日期 ‭(‬年‭/‬月‭/‬日‭) ‬及地點 1999/05/7-9: 各自各舞蹈系列:《「舞」 可能!?》 香港藝術中心 麥高利小劇場 1999/11/15-16: 韓國K.A.C.現代舞國際交流節 -《「舞」 可能!?》 南韓 首爾及大邱市 1999/11/30: 藝術力抗愛滋’99《我舞愛滋》《「舞」 可能!?》- 選段 香港藝術中心 壽臣劇院 2000/03/9: 香港藝術節:歐亞舞蹈共同睇與香港獨立舞展《「舞」 可能!?》- 選段 香港藝術中心 麥高利小劇場 2000/09/1-2: 《「舞」可能II-黑暗角落》- 香港 香港藝穗會 星空聯盟劇場 2000/09/20: 《「舞」可能II-黑暗角落》- 卑爾根 挪威 卑爾根國際劇院(BIT) 2001/5/24-26: 《「舞」可能 III – 這是一個舞蹈表演!? 》 香港 藝穗會 星空聯盟劇場 2002/05/29-30: 《「舞」可能 III – 這是一個舞蹈表演!? 》 (韓國漢城藝穗節2002) 南韓 首爾 零劇場 2002/07/9-10: 《「舞」可能 III – 這是一個舞蹈表演!? 》 香港 藝穗會 星空聯盟劇場 2009/07/25-8/24: 《「舞」可能IV – 馬才和的舞蹈展覽覧一2009》 香港 多空間 Y-劇場 及 www.y-space.org 互聯網 2010/12/03-5: 《「舞」可能III– 這是一個舞蹈表演II之起舞吧》 (香港舞蹈節2010節目之《三各演異》) 香港 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 黑盒劇場 [/vc_column_text][/vc_column][/vc_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