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5 月 身體、空間與身份 I、II、III、IV及V
[vc_row css_animation="" row_type="row" use_row_as_full_screen_section="no" type="full_width" angled_section="no" text_align="left" background_image_as_pattern="without_pattern"][vc_column][vc_column_text]《身體、空間與身份I、II及III》 北京大山子藝術節是由一群熱愛藝術的藝術工作者,於 798 工廠藝術區中自發組織的藝術節,「多空間」於 2005 年獲有關單位邀請前往編排及演出一系列環境表演。大山子藝術節其中一項節目是《時間/空間之二》,是一個將不同作品置於同一個空間(時態空間)裡,依次或同時展開的演出,「多空間」的《身體、空間與身份 II》是其中表演項目之一,而《身體、空間與身份 I》則是舞蹈、現場音樂及環境投影的戶外創作。 2009 年,「多空間」應邀參與深圳OCAT當代舞蹈劇場演出(2009),期間為 OCAT 而度身演出《身體、空間與身份 III》。 「多空間」的成員在香港葵芳工廠內一所工作空間開始,走到北京的工廠區-大山子藝術區、深圳海外華僑城 OCAT 當代藝術中心、香港兆基創意書院及香港醫學博物館進行創作,嘗試從身體、空間、身份三方面來探索人和環境與身份三者糾纏不清的關係。 說的不同、吃的不同、穿的不同、住的不同、氣候不同、生活空間不同、文化不同、歷史不同,造成我們的不同,我們的不同造成了我們的特點還是造成了我們溝通的障礙,我們既然不同但為何能走在一起,而走在一起又是否代表沒有隔膜?別小看空間環境的改變及個人決定,它足以令我們文化及歷史發展改變,更同樣影響我們的行為表達。 《身體、空間與身份》系列透過表演者與環境、觀眾互動交響的創作,讓身體與身份在有限空間中碰撞出意義。 「多空間」創作成員透過現場音樂、舞蹈、環境投影及觀眾參與來進行創作及演出。作品以肢體創作為主體,加以表演者的主觀理念、性格特質和文化差異,利用客觀的環境空間進行多媒體演出。觀眾不僅僅是一名旁觀者,其反饋足以影響表演進程。 製作及演出人員 監製、編舞、構思及演出:馬才和 及 嚴明然 演出:馬才和 (I & II)、嚴明然 (I, II & III)、宋楠 (III)、曹德寶 (III)、彭宇海 (III) 及 Christie Kehr (III) 燈光設計:馬才和 及 李潔汶 (III) 音樂:邱立信 及 梁卓堃 (III) 錄像:王盛信 (I & II) 錄像設計:胡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