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vc_row css_animation="" row_type="row" use_row_as_full_screen_section="no" type="full_width" angled_section="no" text_align="left" background_image_as_pattern="without_pattern"][vc_column][vc_column_text]「多空間」獲邀參與中國第十一屆帆船杯開幕典禮,以《因風所動》為題於深圳大亞灣的露天水舞台上演出,為賽事揭開序幕。   製作及演出人員 《因風所動》 以風為題的舞蹈。 作曲及演奏:波多野裕介 《順水而行》 以水的各種形態發展而成的舞蹈作品。 作曲:Jackie Yu 創意導演:Mick Yip 視覺藝術:Tobias Gremmler 編舞:馬才和 統籌:嚴明然 舞者:鍾麗儀、盧敬燊、馬汶萱、黃寶蕾 助理舞台監督及後台工作人員:鄭恩銘、鄧穎珊、嚴明遠[/vc_column_text][vc_separator type="normal" thickness="50"][vc_column_text]演出日期 ‭(‬年‭/‬月‭/‬日‭) ‬及地點 2017/10/27 深圳 大亞灣 佳兆業萬豪酒店[/vc_column_text][/vc_column][/vc_row]...

[vc_row][vc_column width="1/1"][vc_column_text]《舞蹈大笪地 - 原來錦田很美》為2014社區文化大使之節目,除延續過去《舞在圍村》以推廣現代舞為理念外,活動將集中以元朗區為轄心,當中包括錦田及八鄉等地區,計劃可提昇區內居民之藝術與文化質素,鼓勵區內居民關心社區,從而增加他們對社區的歸屬感,透過舞蹈及藝術強化並建立和諧社區。 舞蹈推廣活動包括: 鼓舞圍村大巡遊 敲擊樂師及舞者將會帶領群眾穿梭於大街小巷,進行鼓舞巡遊。 主舞台演出 主舞台演出以「發現元朗」為主題,透過一系列以發掘元朗區的故事及歷史來進行創作。 舞蹈你點睇? 透過專業舞者的即場示範,加上主持人的導賞和講解,讓觀眾可進一步了解現代舞,解讀當代舞蹈語言與身體符號,並了解創作人背後的創作理念。   製作及演出人員 藝術總監、構思及編舞:馬才和 監製及編舞:嚴明然 戲劇指導:甄拔濤 現場音樂及作曲:梁卓堃 服裝及佈景設計:鄭慧瑩 服裝設計助理:程凱雯 音響設計:羅浚謙 編舞及舞者:聶曉晴、邱加希 舞者:胡詠恩、馮誠健、梁翠瑩 舞台監督:陳澤君 執行舞台監督:駱麗而 助理統籌:鄭洁華 中國書畫:嚴振德 社區舞蹈大使:王嘉儀、陳珈賢、龔淑儀、吳凱琪、蘇珮儀、梁詠怡、李佩瑩、姜蘇航、劉理盈、王凱婷、謝美玲、尹嘉晴、李婉嫻、陸寶芝、周芙儀[/vc_column_text][vc_separator type="normal" position="center" thickness="50" up="20" down="20"][vc_column_text]演出日期 ‭(‬年‭/‬月‭/‬日‭) ‬及地點 2014/09/13-14: 錦田吉慶圍 2014/09/20-21: 上村公園球場 2014/10/4-5: 元朗八鄉橫台山遊樂場[/vc_column_text][/vc_column][/vc_row]...

[vc_row][vc_column width="1/1"][vc_column_text]《舞蹈大笪地》為「多空間」一系列於錦田及八鄉推行之舞蹈推廣活動,目的是希望透過舞蹈藝術將不同階層及種族共融,將藝術融入社區,與錦田及八鄉居民分享舞蹈和創作的樂趣…...

[vc_row][vc_column width="1/1"][vc_column_text]活動為一系列公眾藝術推廣節目,將現代舞帶入新界圍村。舞在圍村III(終極篇) 《2046 - 小牛講古仔》計劃延續「舞在圍村」系列的使命,從2010年的《消失中的水牛》至2012年《阿牛回來了》連續三個作品,以新界多年發展為創作背景,發掘具本土文化特色的社區及地點,將當代藝術推介給普羅大眾,除將現代舞再次推廣至圍村,更鼓勵生活在城市的香港人走進不同的社區,領略不一樣的地區特色,保留具有香港本土特色的文化,推動可持續發展理念。 活動內容包括: 鼓舞圍村大巡遊 樂師及舞者將帶領群眾於圍村進行鼓舞巡遊。 演前舞蹈工作坊 主舞台演出前的免費舞蹈工作坊,將帶領參與者一同開發身體潛能,感受舞蹈帶來的樂趣。 主舞台演出《2046 - 小牛講古仔》 從小移民荷蘭的鄧小牛於2046年為了幫父親完成心願,以回港拍攝紀錄片為名,進行了一連串“發現香港”的旅程……故事感人而又峰迴路轉。 舞蹈你點睇? 演後之舞蹈示範,解構當中舞蹈語言的產生及《2046 - 小牛講古仔》之創作理念。   製作及演出人員 藝術總監、構思及聯合導演:馬才和 監製及編舞:嚴明然 編劇及聯合導演:甄拔濤 現場音樂及作曲:梁卓堃 服裝及佈景設計:鄭慧瑩 服裝設計助理:程凱雯 錄像設計:楊振業 燈光設計:羅文偉 音響設計:羅浚謙、顏志杰 助理排練及舞者:施卓然、邱加希 演員:陳瑋聰 舞者:陳俊瑋、鄧曉霖 單張及海報設計:Sara L 舞台監督:丁美森 執行舞台監督:馬嘉裕 中國書畫:嚴振德 社區舞蹈大使:陳旭芬、呂諾欣、劉小欣、鍾雪顏、陳祖欣、麥慧琛、甘迪雅、甘志好、黃嘉慧、霍泳棋、王文瑛[/vc_column_text][vc_separator type="normal" position="center" thickness="50" up="20" down="20"][vc_column_text]演出日期 ‭(‬年‭/‬月‭/‬日‭) ‬及地點 2013/12/28-29: 錦田吉慶圍 2014/01/4-5: 元朗 八鄉橫台山遊樂場 2014/01/18-19: 北區公園外停車場前之廣場 [/vc_column_text][/vc_column][/vc_row]...

[vc_row][vc_column width="1/1"][vc_column_text]「多空間」獲深圳城市\建築雙年展組委會辦公室邀請,參與2013深港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的開幕演出,以「邊緣城市」為題進行創作,於中國深圳蛇口原廣東浮法玻璃廠進行了一個環境創作。   製作及演出人員 藝術總監、構思及編舞:馬才和 監製、統籌及編舞:嚴明然 燈光設計及技術統籌:羅文偉 錄像設計:楊振業 作曲:Allard van Hoorn 音響設計:羅浚謙 助理舞台監督:陳家蔚 服裝及佈景設計:鄭慧瑩 舞者:施卓然、邱加希、陳俊瑋、鄧曉霖、彭宇海、藍嘉穎[/vc_column_text][vc_separator type="normal" position="center" thickness="50" up="20" down="20"][vc_column_text]演出日期 ‭(‬年‭/‬月‭/‬日‭) ‬及地點 2013/12/06: 深圳蛇口原廣東浮法玻璃廠 [/vc_column_text][/vc_column][/vc_row]...

[vc_row][vc_column width="1/1"][vc_column_text]「四圍跳」是「多空間」為探索表演空間而特設之系列,作品以環境舞蹈(Site-Specific Dance)的方式進行,只要創作者及編舞能想像到的,「多空間」都會盡量安排。 環境舞蹈 顧名思意是根據其環境特色而度身編排的舞蹈,以自然的肢體表達,展示人與環境、建築、裝置等的感知,探討人與自然、城市不同空間微妙複雜的關係和交互影響,既是環境意義的重新發掘,也提供觀者一個審視生活構成和居住本質的全新視角,因而逐漸成為一種越來越受關注的當代舞蹈藝術形式。     製作及演出人員 藝術總監、構思及編舞:馬才和 監製、統籌及編舞:嚴明然 編舞及舞者:施卓然、邱加希、藍嘉穎、彭宇海、胡詠恩、黃珮芝(只參與CoCo Park演出)、Christine He(只參與CoCo Park演出)、羅雪芬、河英美 現場音樂:Sascia Pellegrini[/vc_column_text][vc_separator type="normal" position="center" thickness="50" up="20" down="20"][vc_column_text]演出日期 ‭(‬年‭/‬月‭/‬日‭) ‬及地點 2013/08/03: 深圳CoCo Park 2013/08/14 & 24: 深圳海岸城[/vc_column_text][/vc_column][/vc_row]...

[vc_row][vc_column width="1/1"][vc_column_text]《舞蹈大笪地》為「多空間」一系列於錦田及八鄉推行之舞蹈推廣活動,目的是希望透過舞蹈藝術將不同階層及種族共融,將藝術融入社區,與錦田及八鄉居民分享舞蹈和創作的樂趣…...

[vc_row css_animation="" row_type="row" use_row_as_full_screen_section="no" type="full_width" angled_section="no" text_align="left" background_image_as_pattern="without_pattern"][vc_column][vc_column_text]「舞在圍村II-阿牛回來了!」計劃延續2010年「香港歷史系列II-舞在圍村-消失中的水牛」的使命,發掘具本土文化特色的社區及地點,將當代藝術推介給普羅大眾,除將現代舞再次推廣至圍村,更鼓勵生活在城市的香港人走進不同的社區,領略不一樣的地區特色,保留具有香港本土特色的文化,推動可持續發展理念。   製作及演出人員 藝術總監、構思及佈景設計:馬才和 監製及編舞:嚴明然 導演及聯合編劇:李俊亮 聯合編劇:潘詩韻 舞台監督及執行舞台監督:黎珮賢 助理舞台監督:何家敏 現場音樂及作曲:Edmund Leung 音響設計:羅浚謙 服裝設計:鄭慧瑩 服裝統籌:呂琼珍 攝影:張志偉 助理編舞及舞者:徐奕婕、藍嘉穎 演員:胡智健 舞者:姚潔琪、廖向民、顏堅輝 客賓臨藝術家: 音樂:陳偉光、邱立信、黃時浩、蕭錦成、梁卓堃、黃仁逵、曾永曦、葉破 中國木偶:黃詠琴 行為藝術:丸仔 譚家敏 、Haruka Ashida Ostley 雜耍:袁浩然 環境舞蹈:曹德寶、Christine He[/vc_column_text][vc_separator type="normal" thickness="50" up="20" down="20"][vc_column_text]演出日期 ‭(‬年‭/‬月‭/‬日‭) ‬及地點 2012/09/30: 香港 粉嶺龍躍頭 松嶺鄧公祠 2012/10/02: 香港 上水鄉 廖萬石堂 2012/10/07: 香港 元朗 屏山鄧氏宗祠 2012/10/14: 香港 粉嶺圍 2012/10/23: 香港 錦田 吉慶圍 [/vc_column_text][/vc_column][/vc_row]...

[vc_row][vc_column width="1/1"][vc_column_text]「四圍跳」是「多空間」為探索表演空間而特設之系列,演出包括室內、室外、劇院大堂、梯間、後台,以至街邊角落,大部份作品都以環境舞蹈(Site-Specific Dance)的方式進行,只要創作者及編舞能想像到的,「多空間」都會盡量安排。 環境舞蹈 顧名思意是根據其環境特色而度身編排的舞蹈,以自然的肢體表達,展示人與環境、建築、裝置等的感知,探討人與自然、城市不同空間微妙複雜的關係和交互影響,既是環境意義的重新發掘,也提供觀者一個審視生活構成和居住本質的全新視角,因而逐漸成為一種越來越受關注的當代舞蹈藝術形式。 「四圍跳」系列《跳上跳落跳出跳入跳進元朗劇院II》 i-舞蹈節(香港)2011節目之一,演出帶領觀眾透過一次探奇歷程來近距離接觸及探索元朗劇院之建築特色,過程峯迴路轉,奇妙有趣。觀眾被引領到元朗劇院不同角落,全方位的欣賞演出,他們不再是乖乖坐在觀眾席,而是自我尋求觀賞角度,360度全方位方式的體會,經驗一次立體的演出。 演出由主持人帶領觀衆遊覧元朗劇院,觀眾除可於劇院不同環境欣賞表演外,並同時可以透過演出了解劇院的前後台設施及其建築特色,演出末段為觀衆參與環節,一起於舞台上盡情舞蹈。   製作及演出人員 藝術總監、編舞及策劃:馬才和 監製、編舞及表演:嚴明然 主持:馮蔚衡 現場音樂及作曲:Edmund Leung、Sascia Pellegrini 及 陳偉光 錄像裝置:楊振業 燈光設計:施駿興 音響設計:羅浚謙 舞台監督及執行監督:陳嘉英 服裝統籌:呂琼珍 編舞及表演者:郭曉靈、許俊傑、關雪漫、葉麗兒、藍嘉穎、黃靜婷 及 Christine He[/vc_column_text][vc_separator type="normal" position="center" thickness="50" up="20" down="20"][vc_column_text]演出日期 ‭(‬年‭/‬月‭/‬日‭) ‬及地點 2011/11/17-20: 香港 元朗劇院(大堂、走廊、舞台及後台等等) [/vc_column_text][/vc_column][/vc_row]...

[vc_row][vc_column width="1/1"][vc_column_text]「多空間」嘗試透過香港歷史系列II -「舞在圍村」之活動來加深市民對鄉郊文化保育的認識,並進一步喚起公眾對逐漸被邊緣化的圍村生活及鄉郊文化的關注。 2010年12月至2011年1月,「多空間」與一眾舞者演員及舞蹈大使,在新界五個圍村巡迴演出。活動為一系列舞蹈及表演藝術推廣節目,將現代舞及環境舞蹈帶入圍村,以舞蹈的獨特表述,探索人與大自然的關係。活動包括:巡遊、環境舞蹈、客賓臨 (happening) 及主舞台演出《消失中的水牛》。 昔日香港居民以務農為生,用水牛協助犁田耕種。現今農業式微,稻田荒廢,水牛頓無所依。故事講述一名移居外地的圍村人「大水牛」,回鄉參加「打醮」,與小時候一起耕作的水牛「旺財」重遇。時移世易,人面全非,城市發展不單改變了圍村四周的生態環境,昔日村民簡單純樸的生活也隨之消失,人躺在水牛背上看星的日子不再復見。旺財最後因為生存空間一再縮小而走上末路,大水牛只能無奈地送旺財最後一程,並感嘆城市巨輪的無情,心灰已冷,唯在打醮最後一天,重遇昔人戀人,最後決定一起投入保育工作。   製作及演出人員 藝術總監、編舞及構思:馬才和 監製及編舞:嚴明然 導演:李俊亮 編劇:陳文剛 演員:胡智健 及 金大建 主要舞者:廖向民、林俊浩、黃瑞麟、黃碧琪、姚潔琪 及 Christine Kehr 現場音樂:文家威 音響設計:羅浚謙 及 陳復興 佈景設計:劉銘鏗 服裝設計:梁健棠 舞蹈大使:吳鈺瀅、潘凱琳、潘美玲、馬秀英、朱詠儀、吳淑如、黎嘉雯、吳紫瑩、葉家儀、劉惠君、何心鈴、葉彩鳳、朱穎華、傅凱華、林城珠、高小菁、鄧愛蓮、張嘉欣、黃芷維、魏詩敏、曹雅盈、周健嫻、馮顯峰 及 丘嘉熙   評論及廻響 整個舞劇在戶外演出,舞蹈場境與當地環境融為一體,而在場觀眾也不時對劇場展現的情節作出回應,感覺很是親切及有共鳴感。 而舞劇本身的編排亦很完整;主要舞者的技巧及表演能力都很好;扮演水牛的演員把水牛的形態時刻表演得活靈活現,淋漓盡致。 佈景道具用得很巧妙及能幫助情節的表達。音樂方面,除了有播放灌錄音樂外,更有現場演奏的音樂,兩者在營造氣氛上都幫上了大忙。 何天虹博士 藝發局評審員 「多空間」完全不使人失望── 不論是從城市部落或是從地道的鄉落 來的觀眾。 「多空間」給我們看到不只是舞劇《消失中的水牛》,他們也還讓我思索:什麼是深層的「保育」 馮美華 信報.文化演藝 完整的意念、完整的故事、完整的製作,作為一個以普羅大眾為觀眾的「舞台製作」,已做到顧及不同觀眾的需要,……作品的節奏明快……作者巧妙地利用了「選址」的優勝,把「人流」和「觀眾層面」控制到可預計的範圍內,從而針對地製作內容,這是「舞台製作」的製作模式套用在「戶外製作」作品上,而能得到上佳效果的主因。 黃志榮 藝發局評審員 《消》劇的內容感性,但當中不乏對城市發展的批評和反思…作品鮮活、密切地與環境產生關係,思考的力度強化…… 《消》劇雖以語言為推進情節的主要方式,但舞蹈和形體元素的介入與補充是毫不突兀,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幫助觀眾進入不同的氛圍,超越了語言所未及表達的情感,讓他們有機會感受環境與空間的力量。 ……音樂雖然因技術和成本考慮,未能全部作現場演繹處理,但單單選取敲擊元素作現場處理已足夠帶起氣氛,而且音樂類型豐富多元,以小型演出來說是大有驚喜。加上劇作整體節奏處理有起有伏,場次與場次之間跳接順暢緊湊,這對一個戶外演出的作品來說尤見重要,以聚焦觀眾的注意力,《消》劇這部份的處理無疑是相當理想的… 「多空間」雖在不容易的文化環境下生存,但仍然交出亮麗的成績,他們的努力值得獲得更多掌聲。 陳國慧 信報文化評論 [/vc_column_text][vc_separator type="normal" position="center" thickness="50" up="20" down="20"][vc_column_text]演出日期 ‭(‬年‭/‬月‭/‬日‭) ‬及地點 2010/12/25: 香港 錦田 吉慶圍 2010/12/27: 香港 粉嶺龍躍頭 松嶺鄧公祠 2011/01/02: 香港 上水鄉 廖萬石堂 2011/01/16: 香港 元朗 屏山鄧氏宗祠 2011/01/23: 香港 元朗 八鄉橫台山遊樂場 [/vc_column_text][/vc_column][/vc_row]...